1.基本情况介绍
男,汉族,分子生物物理与结构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协常委、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理事长、国际纯粹与应用生物物理联合会(IUPAB)理事会执行理事。主要从事与重要病毒和肿瘤相关的蛋白质结构、功能以及创新药物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申请专利8项。因在线粒体膜蛋白复合物Ⅱ的三维精细结构的突破性的研究成果,荣获"陈嘉庚科学奖";又因在SARS基础研究中的卓越贡献而获得第三世界科学院最高奖——"的里雅斯特科学奖(Trieste Science Prize)"。
1950年9月出生于江苏南京,1977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1982年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学位,1989年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医学院生物物理与结构生物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1992年任牛津大学分子生物物理实验室研究员,1996年任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实验室主任,1999年任清华大学生物物理与结构生物学研究所所长,2000年任清华大学"蛋白质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200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3年被评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并任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长,2004年兼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院副院长,2006年5月26日起接替侯自新任南开大学校长,2006年12月19日被聘为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首任院长。
2.主要学术成就
在《Nature》上发表了SIV-MA的晶体结构,首次提出HIV及其家族分子的装配模型;在《Cell》上发表了H Factor Ⅸ EGF-like Domain与Ca++结合复合物的结构与功能研究结果,揭示了该复合物的生物学机理;在2003年SARS爆发期间,成功地解析出第一个SARS病毒的蛋白质-3CLPRO及其与抑制剂复合物的晶体结构,为抗SARS药物的发现奠定了重要的结构基础,论文在《PNAS》上发表。其研究组已经系统地表达出200余个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重要蛋白质,解析出50多个重要蛋白质的结构。
3.官方详细简历
饶子和,男,汉族,1950年9月生,江苏南京人,200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12月参加工作,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生化系生物物理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
1968.12—1973.08江苏省兴化县周庄公社知青;
1973.08—1977.01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生物物理专业学习;
1977.01—1979.09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实习员;
1979.09—1982.09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生物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2.09—1985.06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助理研究员;
1985.06—1989.06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生化系生物物理专业博士研究生;
1989.06—1992.09英国牛津大学分子生物物理实验室博士后;
1992.09—1996.09英国牛津大学分子生物物理实验室研究员;
1996.09—2000.08清华大学生物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0.08—2003.03清华大学蛋白质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2003.03—2006.05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所长、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院副院长、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其间:2003.11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4.08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2006.05—2007.03南开大学校长(副部长级)、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06.03—2006.07在中央党校地厅级干部进修班学习);
2007.03—南开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党委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