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先进工业生物技术创新基地(2009年)
"应用微生物研究网络"项目申请指南
按照中国科学院应用微生物研究网络建设方案,我院将启动应用微生物研究网络建设工作,逐步形成我院在工业微生物、农业微生物、环境微生物、海洋微生物等领域合理的研究布局,并与其他学科形成良好的交叉态势,建成我院微生物及其应用研究的整体网络系统。为了推动该项工作,特制定《中国科学院先进工业生物技术创新基地(2009年)"应用微生物研究网络"项目申请指南》。
一、总体目标
1. 根据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围绕微生物研究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核心技术问题,整合我院应用微生物研究力量,发挥相关研究所在不同研究领域的优势和特长,成立中国科学院应用微生物研究网络(Research Network for Applied Microbes, 简称RNAM)。
2. 通过RNAM建设,对我院应用微生物研究的整体布局进行顶层设计,强化需求导向,加强应用微生物领域的知识积累、技术创新和技术转化,整体提升我院在该领域的创新能力,更好地发挥微生物在支撑生物产业发展和解决国家需求方面的作用。
3. 按照国家有关科技发展规划的要求,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863"计划、支撑计划、"973"计划等相呼应,促进学科交叉,完善技术平台,确立核心竞争力,为未来争取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奠定基础。
4. 本次招标的项目为RNAM建设前期启动项目,围绕网络功能的实现与创新能力的增强,搭建共性技术平台,侧重微生物资源收集、整理和开发,以解决核心科学技术问题为优先支持领域。
二、应用微生物研究网络
在中国科学院应用微生物研究网络(RNAM)框架下,设立总中心和工业微生物研究中心、农业微生物研究中心、环境微生物研究中心和海洋微生物研究中心四大研究中心,研究中心下设若干网络实验室。在RNAM的指导下,协作开展应用微生物研究工作。RNAM的管理挂靠先进工业生物技术创新基地,依托微生物研究所设立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
按照总体设计,分批启动的原则。"十一五"期间,将按照总中心、研究中心和网络实验室三个层次予以前期启动支持。在总中心(定向委托)和各研究中心(公开招标)建设方案的基础上,通过院重要方向项目,重点支持总中心和研究中心在微生物资源收集、保藏和管理方面的工作,以及筛选平台等共性技术平台的建设;支持相关网络实验室的科研工作,比如功能微生物的筛选和开发等。"十二五"期间,将按照国家和我院科技发展规划,结合基地建设,全面推动应用微生物研究网络的建设。
网络组成 支持内容 组织方式
总中心 微生物资源收集整理及《应用微生物志》的编研;应用微生物资源数据库与信息中心建设。 定向委托
工业微生物研究中心 重要方向项目 公开招标
农业微生物研究中心 重要方向项目 公开招标
环境微生物研究中心 重要方向项目 公开招标
海洋微生物研究中心 重要方向项目 公开招标
若干网络实验室 重要方向项目 公开招标
总中心:微生物资源收集整理及《应用微生物志》编研:围绕RNAM总体建设目标,建立高通量筛选和功能鉴定平台,进行功能微生物的收集、标准化整理与整合,开展新菌种资源发掘与共享、微生物新功能基因与活性化合物筛选等研究。微生物DNA Barcoding技术的建立与应用,实现微生物物种鉴定和管理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标准化。
在微生物分类学研究的基础上,系统介绍在工业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环境生物技术、医药生物技术等方面具有开发前景,以及已经形成生物技术和生物产业的微生物物种。反映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系统收集整理微生物生理、代谢、基因组、功能评价和应用等方面的数据、信息和知识,按照科学的编目方法,分类汇编成册(纸质版和电子版)。
应用微生物资源数据库和信息中心建设:构建应用微生物基础资源数据库,统一数据结构,收集整理各研究中心和网络实验室的应用微生物资源信息、研究信息和应用信息,开发专业化的检索引擎和智能化的管理系统,建立应用微生物研究协同工作平台和知识环境,为应用微生物研究与开发提供信息支持与服务。
工业微生物研究中心及其网络实验室:收集整理开发工业微生物资源,建立工业微生物研究共性技术平台。研究微生物与工业应用之间的关系,提高工业微生物在规模化应用中的适应性和生产能力,拓展微生物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范围。针对生物燃料、生物基化学品和生物材料等的开发,改造或设计微生物代谢生产途径,构建高效的细胞工厂。针对生物催化剂开发,以及在洗涤剂、造纸、皮革、纺织、食品等行业中的应用,发现和开发新型工业酶及其微生物资源。
农业微生物研究中心及其网络实验室:收集整理农业微生物资源。开展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微生物生理、功能及其活动规律研究,建立农业微生物研究共性技术平台。研究微生物与动植物保护、营养等农业生产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土壤肥力转化等过程中的作用。促进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应用,为开发微生物肥料、微生物农药、微生物饲料等绿色农用生物制品提供技术支撑和资源保障。
环境微生物研究中心及其网络实验室:收集整理环境微生物资源,建立环境微生物研究共性技术平台。研究微生物种群在环境中的组成及其生理学,微观和宏观界面过程中微生物作用,研究微生物在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适应性。研究微生物降解途径和机理,筛选分离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菌株,开发重金属等污染环境生物修复技术,拓展微生物在污染土壤生物修复、废水生物处理中的应用。开展微生物环境毒理学研究,开发环境污染状况微生物诊断检测技术与产品。为新型环境微生物制剂及新型高效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的开发,有机废弃物、废水资源化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海洋微生物研究中心及其网络实验室:研究开发海洋及海岸带微生物资源。开发深海微生物的采集和保存技术,建立深海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和鉴定技术,建立海洋微生物的特色研究平台,开展系统的生理生态学研究。研究海洋微生物的遗传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围绕微生物与海洋生态环境的关系,开展微生物海洋学研究。针对我国特有海洋环境和特色海洋生态系统的微生物类群,建立海洋及海岸带微生物种质资源库、基因库、次生代谢化合物库,发掘一批在医药、农业和工业领域具有应用前景的海洋微生物功能基因、活性物质和生物催化剂。
三、重要方向项目申请及立项
1. 项目申报
通过院重要方向项目支持应用微生物研究网络相关的各研究中心和网络实验室建设。在院内公开招标,择优支持。"研究中心"针对建设的整体内容,鼓励领域内优势研究所牵头,相关研究所分工合作,联合申报。申报材料包括《××××微生物研究中心建设方案》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网络实验室"针对关键科学问题和核心技术问题,鼓励研究所发挥各自特长,在研究中心的总体框架下自由申报。申报材料为《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 重要方向项目首席科学家及主要成员条件
首席科学家原则上年龄不超过50岁周岁,具有良好的科技创新能力、科研信誉和科技管理经验,应将主要精力投入本项目的研究和管理工作。项目主要成员中40岁以下的不少于70%,项目负责人和主要骨干每年用于本项目工作的时间必须高于0.5人年。鼓励青年科技骨干承担研究工作。
3. 经费
项目经费根据实际研究工作需要申请。为了保证各中心和网络实验室建成后正常、有效运行,要求各申报单位提供不少于1:1的经费支持,同时项目负责人须积极争取院外相关经费支持。
4. 项目可行性论证
在进行书面的形式审查后,我局将组织专家论证会对中心建设方案和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参加论证的专家包括科技专家、财务管理专家和项目管理专家。
5. 立项
通过可行性论证的申请,经我局审议,报基地领导小组审核批准后立项。2009年正式启动,项目执行时间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