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产业是一个神奇的领域。在这里,人们可以让干细胞定向发育成人体的各种器官;可以改造微生物,让它们“生产”石油、“寻找”金矿;还可以用废弃的秸秆生产乙醇……
生物产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农民种植表达抗虫基因的棉花,不用喷洒农药也能防止害虫侵袭从而达到高产;医生使用精准的靶向药物,病人可不必忍受化疗之苦;不同的微生物不但能发酵生产出面包、腐乳等食品,还能降解垃圾、净化污水……
作为重要的跨越式发展目标,生物产业有望成为继信息产业之后对国民经济具有重大支撑作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产业发展方兴未艾
“当前,世界生物产业已从初始阶段过渡到成长阶段,而我国生物产业正在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理事长杨胜利如是定位我国生物产业进程。
1982年,当世界上第一个现代生物技术产品———基因工程人胰岛素投向市场后不久,我国就把生物技术列为《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重点突破的6大领域之首。进入21世纪,我国几乎与发达国家同步展开了基因测序、分子诊断和基因治疗等现代生物技术研究,在基因组学、蛋白质工程、干细胞、生物育种、生物芯片、生物信息学等生命科学前沿领域具有较高的研究水平,生物产业逐步形成了以生物医药为先导,生物农业为基础,生物制造蓄势待发的发展格局。
30多年的蓄势,我国生物产业拥有了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迄今为止,我国已建成全球保有量最大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和亚洲最大的微生物资源库,拥有约26万种生物物种,1.28万种药用动植物资源。2006年至2009年,我国生物产业总产值保持了年均25%左右的快速发展势头。专家预测,到2020年,我国广义生物产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6万亿元。
“世界上很多国家已将生物产业作为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抢占世界经济科技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晓强说,生物产业在保障人口健康与粮食安全的同时,在节能减排、资源替代、环境改善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创新是“生命之源”
陈悦是江苏一家生物医药企业的研究员。参加工作3年,她已参与两项抗肿瘤药物的研发课题,并获得了公司的年度“创新奖”。在我国,从事生物技术研发的人员已超过4万人,主要分布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生物企业的研发部门,是我国生物产业技术创新的有生力量。
我国生物产业的创新脚步从未停歇。从早期在世界上首次全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到“十一五”以来部署农作物基因资源、基因改良大科学工程;从建设西南野生种质资源工程、蛋白质工程和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等重大科研工程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到启动实施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传染病防治、转基因新药培育等科技重大专项;从建成制药和育种行业的技术中心,到建设生物信息、干细胞、生物芯片、抗体工程、新型疫苗等一批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工程实验室……一套完整的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体系已初步建立。此外,中国工业生物技术产业创新联盟、中国药物产业科技创新联盟和绿色生态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相继成立,促进了“政产学研经”单位间的交流与联系。
创新带来了突破。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副秘书长马延和说,我国在超级杂交水稻、生物育种、转基因植物等研究领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人类基因组测序能力是世界最强的国家之一;在生物信息学、基因组学工程、生物芯片、干细胞等生命科学前沿领域具有较高的研究水平;动物体细胞克隆技术日臻完善;废水处理新型反应器和新工艺的开发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根据OECD预测,到2030年,生物技术在工业领域当中的应用将占到生物技术总产量的39%,农业领域应用占到36%,医疗保健领域占到25%,其中工业应用潜力最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认为,根据这一趋势,可适当加大生物农业和生物制造领域的投入力度。
加速产业化是关键
在最近召开的第四届生物产业大会上,无论是专家学者、企业家,还是投资者,大家热议的话题总离不开“产业化”。“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已成为这个领域最受关注的焦点之一。
“要与发达国家并肩前行,我国生物产业还有10年左右的差距。”冯飞说,“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相关体制机制不完善等,是制约产业化的因素。要加快产业化进程,必须尽早探索出突破发展的有效途径。”
企业成为创新和产业化主体,是有效途径之一。“由于贴近市场,企业往往能够更加迅速地感知到市场需求。以需求为导向进行研发,针对性较强且产品更易被市场接受。”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国家生物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长王昌林说,“在今后几年,我们将重点培育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拥有创新产品的龙头企业,支持其立足国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
产业基地为加速产业化提供了广阔平台。从北京亦庄“药谷”到上海张江“药谷”,从武汉“光谷生物城”到江苏泰州的“中国医药城”,我国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建设步伐显著加快。2009年,广州新增投资60亿元用于“科学城”和“国际生物岛”建设,武汉新增40亿元用于九峰园区建设,石家庄推进“高端医药园”建设,天津筹备50亿元规模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基金”,武汉拟通过武汉光谷创业投资基金公司募集100亿元,重庆成立了总规模超过40亿元的风险投资基金,深圳则在未来7年每年投入5亿元的财政基金。
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的特色和示范效应正日益显现。北京基地研发服务优势突出,上海基地主要从事医药研发和服务外包,广州基地着力于干细胞、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深圳基地偏重开发医疗器械,山东德州基地正致力打造“中国糖城”。
“目前,我国拥有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22个,以‘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为主,呈现‘一头两翼多点’的分布格局。”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司副司长任志武说,产业基地立足技术和资源优势,有望以创新为核心竞争力,成为产业化的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