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酶制剂  脂肪酶  食品添加剂  公司  纤维素  杰能科  乙醇  绿微康  生物  上海 

先进生物燃料财富之门——中美先进生物燃料论坛

   日期:2011-01-02     来源:www.cnenzyme.com    作者:酶网    浏览:838    
核心提示:在刚刚结束的"中美先进生物燃料论坛"上,在中美政府的共同见证下,中粮集团(下称中粮)与美国普度大学、丹麦诺维信公司签署了纤维素乙醇发酵的技术转让合作协议。中粮还与中石化、丹麦诺维信签署了一份关于中国纤维素乙醇商业化进展的谅解备忘录。燃料乙醇再一次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当太阳能已呈现产能过剩、风能发电受电网制约而难以盈利、生物质发电在亏损边缘挣扎之时,以纤维素燃料乙醇为代表的先进生物燃料的财富之门正在慢慢开启,如果其核心技术能够攻克,纤维素燃料乙醇将成为替代粮食等原料的最经济,潜力最大的生物质能源。 目前,
在刚刚结束的"中美先进生物燃料论坛"上,在中美政府的共同见证下,中粮集团(下称中粮)与美国普度大学、丹麦诺维信公司签署了纤维素乙醇发酵的技术转让合作协议。中粮还与中石化、丹麦诺维信签署了一份关于中国纤维素乙醇商业化进展的谅解备忘录。燃料乙醇再一次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当太阳能已呈现产能过剩、风能发电受电网制约而难以盈利、生物质发电在亏损边缘挣扎之时,以纤维素燃料乙醇为代表的先进生物燃料的财富之门正在慢慢开启,如果其核心技术能够攻克,纤维素燃料乙醇将成为替代粮食等原料的最经济,潜力最大的生物质能源。 目前,中粮正在加大投入,进行纤维素燃料乙醇的关键技术研究,而且,凭借其技术沉淀和雄厚财力,中粮将最有可能率先攻克该项技术。一旦技术取得进一步突破,中粮将巩固其在生物乙醇能源上的龙头地位,也必将给投资者带来丰厚的收益。 作为业界的领先企业,中粮已经确立了与研发企业合作开发,与下游分销企业纵向合作的全产业链战略合作模式,强强联合带来了全新机遇。同时,美国、巴西等国际生物能源巨头等也在与中粮接触,希望能共同合作研究;国内央企也在探讨合作路径。因此,生物燃料乙醇也给国内外股权投资机构提供了一个投资回报率极高的投资领域,目前有先知先觉的投资机构们已经把目光锁定在这个项目上。 生物能源是未来方向当"低碳"从概念的神坛走向日常生活时,这种变身朴素的生活观念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日常习惯,也带动了低碳经济的真正崛起。而作为第三次能源革命的低碳技术先锋,生物质资源成为颠覆者,它既打破了依赖传统化石能源的现代工业社会发展模式,也带来了低碳经济的新亮点。 而人类开发使用生物能源,是因为世界化石能源日益耗竭。BP世界能源统计认为,以目前的开采速度计算,全球化石能源可供生产年限:石油:40年;煤炭:162年;天然气:65年。而且,使用化石能源还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自1750年以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上升了31%,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中,75%是燃烧化石能源(煤、石油)造成的,1970年代以来,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了75%,年均增长约2%。 使用化石能源是导致地球环境受严重污染的最主要原因,因此,解决途径就是发展替代能源。 据了解,主要的替代能源:生物能源(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等)、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其中,清洁、可再生的生物质能源成为世界替代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专家介绍,生物质能源原料来源广泛、完全可再生,燃烧后只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大大降低了对环境的压力,而且,在产生同样热量的前提下,与汽油相比,甘蔗燃料乙醇、谷物燃料乙醇、纤维素乙醇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减少50~60%、15~25%、70%;与柴油相比,生物柴油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40~60%。 所以,美国、巴西等国家大力发展生物能源,尤其是生物燃料乙醇。在所有的生物质资源中,燃料乙醇被视为代替和节约汽油的最佳燃料,其高效、洁净的转换技术,是全球公认的主要可再生液态能源。 据统计,2008年全球燃料乙醇的产量超过5,100万吨,并且每年仍以两位数的百分比增长,而在我国燃料乙醇的产量也已达到世界第三的水平。但以玉米等粮食为主要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很快遭遇了原料瓶颈;一路高涨的原油价格不仅加速了粮食价格的飞涨,也使得燃料乙醇成为全球通胀的"替罪羊";"每加满一辆油箱容量为25加仑的SUV,能‘吃掉’一个成年人一整年的粮食。"如此惊人的统计数据,似乎使得燃料乙醇成为各方舆论口中的"道德沦丧者"。所幸,第二代燃料乙醇——纤维素乙醇为燃料乙醇带来希望。 中国燃料乙醇发展历史在2005年之前,陈化粮是燃料乙醇生产企业主要原料来源。 由于当年全国粮库粮食积压严重,2001年,国家五部委颁布《陈化粮处理若干规定》,确定了陈化粮的用途主要用于生产酒精、饲料等,并为此国家投资50多亿元,批准全国建立4个燃料乙醇企业:安徽丰原生化、黑龙江华润酒精、吉林燃料乙醇、河南天冠集团。 然而随着陈化粮消耗能力的增加,到2005年,陈化粮已经面临消耗殆尽的问题。燃料乙醇生产企业不得不开始改用新粮来进行生产,至2007年,玉米新粮在生产原料的比重里大幅度上升至86%。 为了避免发生"与人争粮"的争议,2007年,国家发改委明确表示,将不再利用粮食作为生物质能源的生产原料,取而代之的是非粮作物。并且表态除了上述四家全国燃料乙醇定点生产企业之外,不得再批准其他新项目,包括这四家企业也不再批准其增加第一代燃料乙醇产量的项目。财政部印发的《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也明确提出:未来将重点扶持发展生物乙醇燃料、生物柴油等。这里所提到的"生物乙醇燃料"正是用甘蔗、木薯、甜高粱等非粮经济作物为原料的1.5代和以纤维素为代表的2代燃料乙醇。 利用木薯为原料的广西中粮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则在《办法》出台后仅一年时间内顺利投产,是我国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以非粮原料规模化生产燃料乙醇的企业,也成为我国第五家燃料乙醇生产企业。在满足广西自治区车用燃料乙醇供应的同时,也带动当地木薯种植户增收,拉动当地经济发展。 中粮布局在中国燃料乙醇的版图上,中粮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中国现有五家有许可证的燃料乙醇生产企业,他们分别是吉林乙醇、广西中粮、丰原生化、中粮肇东和河南天冠。中粮总裁助理、生化能源事业部总经理岳国君向本刊透露,"这5家企业中,中粮肇东是我们的全资子公司,丰原生化是我们的控股子公司,广西中粮我们拥有85%的股份,剩余股份由中石化持有,而吉林乙醇我们也拥有20%的股份。"作为中粮系年轻的一个事业部,中粮生化能源事业部的出现应该上溯到宁高宁转任中粮董事长的2004年底,在随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宁高宁全新的资本理念不仅带着中粮一举完成了对黑龙江华润酒精的全资控股收购,并且还拿下了吉林燃料乙醇20%的股份。此后,中粮依托华润酒精和华润生化成立了拥有4000多名员工的生化能源事业部,并将生物能源确定为中粮组织构架中的核心产业。 2007年3月21日,从中粮国际分拆出来的中粮控股在香港顺利上市。招股资料显示,该公司上市所募集的20多亿港元资金,将几乎全部用作生物燃料及生化业务的投资及收购。 这一切都为中粮的生化能源扩张之路,奠定了顺理成章的基础。 2006年8月,中粮集团出台"2007-2011年生化能源战略规划",计划在广西、河北、辽宁、四川、重庆和湖北等地新建以木薯、红薯、玉米为原料的工厂。从现在看来,2007年中粮集团在广西建成了年产20万吨的木薯乙醇生产线也是目前全世界唯一正在运行的,以木薯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工厂。岳国君也表示下一步中粮会把注意力投向更有潜力的纤维素乙醇上,"在玉米加工燃料乙醇的技术来看,中粮是国内的领先者,现在我们的产量也差不多达到了全国总产量的一半。在木薯的技术上,我们也保持着唯一性,我们下面要做的就是纤维素乙醇。"早在2006年底,中粮已经积极开展非粮乙醇和纤维素乙醇的研发。并在2007年初在中粮生化能源(肇东)有限公司(原黑龙江华润酒精)建成一套年产500吨的纤维素乙醇中试装置。该中试装置以玉米秸秆为原料,采用丹麦诺维信公司(Novezymes)的纤维素酶,成功地生产出纤维素乙醇。 2009年1月,中粮、中国石油化工股份公司和诺维信公司签订框架协议,确定以各自技术优势和研发成果为基础,合作开发利用农业废弃物生产纤维素燃料乙醇的成套技术。并且准备在2011年扩大建立年产10,000吨的纤维素乙醇示范规模生产线。 中粮的合作伙伴诺维信预测:2022年,全世界纤维素乙醇产量达到7500万吨以上,中国作为未来主要的生产地区,将生产接近3000万吨的纤维素乙醇。 成本之战经过四年左右的中试阶段,中粮一直试图在保证生产过程稳定性的同时,能够有效的估算和控制成本。 实际上这也是目前制约纤维素乙醇产业发展的瓶颈。 根据美国农业部和能源部资料,仅从技术层面估计,美国每年可生产13亿吨纤维素生物质,转化后其能量相当于40亿桶原油,相当于原油消耗量的65%。但能否达到如此规模化的生产,还完全取决于对纤维素乙醇的生产成本控制。在美国能源部提出的长远目标来看,纤维素乙醇的可行性生产成本控制需要达到1.07美元/加仑,该成本主要包括:酶成本降至0.05美元/加仑;纤维素原料成本降至30美元/每吨;提高纤维素乙醇得率至90加仑/吨(即约3.71吨原料生产1吨乙醇)。 据业内人士分析,按照目前国内研制纤维素乙醇的技术工艺,纤维素乙醇的生产成本高于以粮食为原料的第一代燃料乙醇的2倍以上。 中粮一直在打一场成本战役。 中粮科学研究院生化研发中心林海龙博士告诉本刊记者,尽管他不能提供纤维素乙醇在本阶段总成本的公开数据,"但我可以告诉你的明确数据是,通过三年多的中试,通过酶制剂的工艺改良和优化,可以达到80%的纤维素转换率,葡萄糖和乙醇转化率接近90%的理论值。目前大约每7吨玉米秸秆就能够产生1吨的燃料乙醇,并且其综合生产成本已降为原来的三分之一,其中酶制剂成本仅为三年前的十分之一。"同时他还谈到,由于纤维素乙醇还没有达到商业阶段,因此没有独立的国家财政补贴。"我们呼吁国家应该对纤维素乙醇建立一个更高的补贴政策,但是仅从乙醇的性质和特点上,很难区分普通的生物乙醇和纤维素乙醇,因此这个困难还是有的。"可以想象,由于目前商用酶制剂依然把控在国外公司手中,因此在降低成本、争取价格话语权上,中粮未来仍任重道远。 机会和风险据悉,中粮将在明年开始做示范装置,紧随其后便是一系列的工厂建设和产业化生产的前期准备工作,而在本刊记者采访过程中了解到,中粮有意在此阶段引入外来资本。那么对于PE们而言,究竟这是不是一个绝好的投资机会? 本刊记者通过对股权投资机构的调查采访了解到:股权投资机构对生物燃料乙醇还缺乏认识,毕竟这个行业还处于初期阶段,经营模式、商业模式都尚未成熟。尽管如此,当他们得知项目的"合作方"是中粮时,基于对这个平台口碑的信任,十分有兴趣进一步了解。 但综观市场上一些获得超额回报的项目,投资机构往往是在其初期阶段进入,通过共同努力,使企业有了爆发性增长,投资机构才能获得超额利润的机会,生物燃料行业也许正是一个制造财富神话的土壤。 中粮生化能源事业部办公室总经理郭顺杰在接受采访时,对本刊记者说,"也许对很多人来说,纤维素乙醇仍是个概念,但是中粮通过近四年的中试研究并且投入了近亿元资金,对我们来说这是可预见并一定会做的事情。而这个时候,加入我们更多的是在投资一种机会。我们中粮内部也会有自己的投资回报测算,一旦到达那个回报率标准,集团内部就会进行投资,而一旦到那个时候,外来资本进入的门槛将远比现在高得多。现在也许我无法告诉你一个确切的回报率,我只能告诉你纤维素乙醇会有一个非常好的回报前景。"针对投资退出的问题,中粮方面也表示,该纤维素乙醇的项目未来将装入香港的中粮控股进行退出。而该公司在上市时,已经确定了生物燃料及生化业务的方向。 林海龙博士也表示,作为传统的粮食进出口与加工企业,中粮拥有与生俱来的优势。中粮不仅有着健全的原料收购和仓储物流体系,这一方面的天然优势使农业秸秆等原料的收集与物流很容易形成稳定的商业模式。"而且在纤维素乙醇方面,我们也和中石化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那么在终端产品的销售上我们较之其他的生产企业有先机。"郭顺杰补充到。 在原料的收集上,中粮还提出了更加稳妥的解决的方案。为了避免与集中在东北和华北地区的生物质电厂产生冲突,中粮方面提出纤维素乙醇厂可以利用糖(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发电厂可以利用剩余物木质素,使得竞争关系成为上下游协作关系。 林海龙介绍说,"纤维素乙醇的生产过程主要是通过预处理、酶水解、糖发酵的过程到最后生产出乙醇。因此,只要通过酶水解就能产生糖,而到了这个阶段就可以生产出除了乙醇以外的其他衍生物。"对于投资的周期,郭顺杰给出了一个大概的时间表,"明年开始做示范装置,大概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完成先期建设,三年左右实现产业化生产,产量可达到三五千吨到一万吨左右。"而这个阶段所需的资金量大约为2-3个亿,"我们更侧重于选择价值观相同的团队来投资,因为谁也给不出后续的时间表,这个时间也许很长,但也许很短。我们需要陪伴着一起经历风雨,然后等待阳光的合作伙伴。"据悉,接下来由于要与其他的燃料乙醇生产线区别开来,中粮将成立一个新公司来装入正在进行的纤维素乙醇项目,相信接踵而来的大量建厂阶段将会是一个庞大而且机遇众多的过程。 但不能不提醒的是,生物燃料的投资风险也不容小视。除了上述成本问题外,无论是采用木薯或者油料作物、果实等为原料制取的液体燃料,都存在一个瓶颈问题。 中石化长远性课题研究室副主任荣峻峰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谈到,以时下鼓励种植油桐树和麻疯树为例,"首先由于种植区域的特性,无人照料的树种在挂果率上远低于研究时期的数值,而且农民们也不愿意到山上去采摘成熟后的果实,即便是在政府的组织下完成了采摘的过程,人工的成本也远远高于果实本身。"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木薯的种植过程中,尽管木薯被公认是取代玉米等原料生产酒精的理想替代物,在同样土地资源条件下,种植木薯可比种植玉米多产近2倍酒精。但同样由于人力成本和国内耕地面积现状的制约,长期来看,木薯也只能算作中国生产燃料乙醇的过渡性原料,还不足以改变中国整个能源结构。 而中国可用于生产纤维素乙醇的农业秸秆约1.4亿吨,理论上可生产2000~2800万吨乙醇。因此,利用丰富的秸秆资源发展纤维素燃料乙醇,成为业内人士极为推崇的第二代燃料乙醇生产技术。
 
标签:
 
更多>同类企业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企业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文献服务  |  服务条款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06014995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