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提供了一个有关酶的特性及影响因素探究性教学案例,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学大纲、新教材而设计的。本探究模块分模块A(探究启动模块)、模块B(研究性学习模块)、模块C(交流延伸模块)、模块D(实验探究模块)、模块E(网络探究模块)、模块F(总结内化提高模块)六个小模块。本探究突出的特点是以学生日常经验为探究起点,结合实验、网络、教材自学等多种途径开展探究;并且探究过程特别强调评价,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能力发展为目标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 酶特性 探究性 案例设计 网络探究
1. 教学分析
1. 1教材分析
1.1.1应发展的科学概念:能说出酶的概念;能区别化学催化剂与生物催化剂;能说出酶的本质;能列出酶的特性及影响因素;能阐明酶与新陈代谢的关系;能评价同伴设计实验的好坏。
1.1.2应发展的科学技能:能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且主动寻求答案;能学习如何搜集资料、交流资料的技能;能够在已有的知识水平上,提出假设,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验证;能学会构造一解释方案或一个模型;能学会交流和评价设计方案;能使用网络工具,进行网上探究。
1.1.3应发展的科学态度:乐于观察生物的生命现象并虚心与同学讨论、寻求解答;能有好奇心并具备追根究底的精神;能与同学共同讨论,研究并合作学习;能虚心、认真专注,且主动探究未知的知识;体验酶发现历程的艰辛;关注有关酶研究的最新发展,形成较好的科学素养。
1.2教学目标
1.2.1认知领域:能说出酶的概念;能说出酶的本质;能列出酶的特性及影响因素;能阐明酶与新陈代谢的关系;能总结出酶的特性;能比较化学催化剂与生物催化剂的特点;能画出各因素对酶影响的曲线图,并能分析应用;举列说出酶在生活中的应用;能总结出有关酶的最新发展及应用。
1.2.2能力发展:通过酶发现史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通过日常生物现象的讨论发展学生的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提出假设,设计实验的能力;通过设计方案的讨论交流和评价,发展学生的思辩、交流、判断及评价的能力;通过对酶的网上探究,发展学生搜索、整理、交流资料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探究实验的操作,并尝试改进实验,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1.2.3态度观念:通过对梨、苹果、荸荠等褐变原因的讨论及提出假说、设计实验等过程,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进行科学认识论教育;形成具有合作精神并认真专注与学问的追求;通过实验探究,能够体验科学研究的成功与失败,形成良性的自我认识;通过网络探究,让学生体验酶发现的艰辛,让学生关注有关酶研究的最新发展及应用,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1.3学生起点行为分析:在高一化学中学过有关催化剂的特点及作用,在化学实验中对其有感性认识;通过高一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问题、提出问题、提出假设和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活动的一般方法;在生活中有涉及到酶的应用经历或现象,但不知其与酶有关,不知其原因;经过高一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电脑知识和网络知识,能够利用网络进行搜集、处理及表达展示信息的能力;经过生物一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生物细胞知识,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模块设计思路
本模块共有六个小模块即:一个启动模块,二个交流模块,三个探究模块;也可说是一个实验教学模块,二个研究性学习模块,三个课堂讨论模块。理想效果是完成上述教学目标的同时,希望能达到课堂理论、实验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统一;理论知识构建与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发展相统一;智力发展与非智力发展相统一。
参照一般探究教学模式[1]所共有的一般内容和阶段设计的,即学生参与围绕科学问题、事件或现象展开探究活动,探究要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相联系,教师要设法造成他们的思维冲突,并且刺激他们学到更多的知识(探究启动模块);学生通过动手做实验探究问题,形成假设并验证假设,解决问题,并为观察结果提供解释(研究性学习模块、实验探究模块);学生分析、解释数据,并将他们的观点进行综合,构造模型,利用教师和其他来源所提供的科学知识阐述概念及解释(交流延伸模块);学生拓宽新的理解,发展新的能力,并运用所学知识于新的情景,解释新的问题(网络探究模块);学生和教师共同回顾并评价所学内容和学习方法(总结内化提高模块)。设计思路见表1。
表1 探 究 设 计 思 路 简 表
探究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探究启动模块
诱发、启动、激励探究,组织学生开展探究。
观察、记录,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评价
研究性学习模块
开放实验室,指导探究
完成设计的课外实验,记录,写出实验报告
交流延伸模块
组织交流,评价,引导出新问题,布置任务
交流、评价探究结果,呈现结论,提出新问,重设实验方案
实验探究模块
(酶的影响因素)
布置任务,组织抽选实验,维持秩序
抽签,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结果,写出报告
网络探究模块
(酶的发现,发展及应用)
开放电脑房(提供上网查询)
网上查找资料,汇总资料,处理资料,写出报告
总结内化提高模块
指导交流、讨论、内化理论知识,落实知识目标,检测知识
交流、讨论、评价,汇报成果
3.教学准备
3.1 关于教学资源:探究前要准备好提供探究活动的教学资料和材料,包括电脑、实物投影仪、资料袋;梨、苹果、荸荠若干;小刀若干,培养皿和烧杯若干;评价表、任务表、记录表若干;开放实验室、电脑房(可上网)等等。
3.2关于探究场所:整个探究活动是课堂讨论交流结合课外探究实验的一个较大活动,因而场所包括多媒体教室;电脑房;实验室;教室;学生课外实验空间;也可是校外科研单位、社区等等。
4.探究过程(模块实施过程)
整个探究过程分为六个小模块,即模块A、模块B、模块C、模块D、模块E、模块F,模块之间既有层层递进,是课堂探究、实验探究和研究性学习的结合,又有一定的独立性。其中教师要关键实施模块A、模块C、和模块E这三块课堂交流讨论模块,而模块A—启动探究作详细说明(见表2),其他模块作简要说明(见表3)。整个探究模块参考时间为十天,建议从一周的周五开始实施模块A,周六、周日实施模块B,再从周一至周五实施模块C 、模块D,这周周六、周日可以实施模块E,再下一周二或周三就可实施模块 F。
表2 模 块 A 启 动 探 究 活 动 流 程
探究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探究能力发展
准备活动
按位置分组,每6人一组,共8组,每组分发梨、苹果、荸荠各一个,小刀一把,培养皿三个,烧杯一个,资料,纸张(现象记录、表述等用)。
选出组长,
观看资料
激发动机,
准备探究
重现
日常现象
1 明确分组2 指导操作重现现象3 导问:激发探究欲望 例如:同学们仔细观察有什么变化?各组员共同观察,作好观察记录。
1组长将梨、苹果、荸荠各切成两半,置于培养皿中。2观察,记录,讨论
调动各种感官观察认识事物,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1要求各组派代表报告观察结果(可以用实物投影仪将各组记录呈现)2汇总各组观察到的各种现象。3引导学生从各种现象中提出问题。(提示提出问题可先在现象上加个问号如:果肉为什么会变色?变色和什么有关,是温度、空气还是水分?不同水果变色速度一样嘛?同一水果在什么情况下变色最慢?等等)4要求学生将本组的问题记录并交流
1学生交流发现
2各组可能发现的现象有:果肉变黄,变涩;有果汁流出;三种切面颜色变化不同;变化时间不同;同一果肉不同部位变化不同等等
发展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提问能力
确定
探究问题
1教师提示水果切面变色是日常最常见的现象,引导探究解决变色问题2引导学生就变色问题展开讨论,要求学生列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或探究方向3教师引导探究变色的各种可能因素。
1学生讨论变色问题
2学生列出各种问题
3讨论与变色可能的因素,
并记录
头脑风暴法,发展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变通性等
提出假设
1教师说明提出科学假设应具备的要求2要求各小组根据讨论就切面变色现象提出一个假设3教师反馈,评价各小组的假设(可以在实物投影仪上公布有大家讨论评价)
1各小组提出假设,可能有:梨切面变色快慢和外界温度有关,温度高变色快且深,温度低相反;变色是有无空气引起的;变色快慢深浅和水果种类有关等等2学生讨论评价假设
提出假设的能力,合作能力,评价能力等
设计实验
1教师提出设计实验要求:要注明实验名称,材料,仪器,小组成员;实验方案、计划;实验处理说明;结果预测等2教师组织各组实验设计方案的阐述及评价
1各小组讨论拟定实验设计方案2按要求书写设计方案3听取他人阐述,并对照评价量规对其它组进行评价指出优缺点4学生听取建议,完善设计
实验设计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评价能力等
总结引导课外探究
1教师肯定各组表现,保持学生兴趣及动机2布置课外探究任务:即按各小组各自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并要求写出实验报告供下节交流及评价(可事先写出任务书,要强调下节课展示和评价)
1学生听取教师总结
2学生记录课后探究任务
(拿到任务书)
3学生整理教室
良好的实验习惯,发展非智力因素,妥善处理实验材料,进行节俭教育
表3 其 他 探 究 模 块 流 程 摘 要
模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探究能力发展
模块B
(研究性学习)
开放实验室,开放电脑房;观察、了解各小组开展情况,作好评价、记录
学生按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学生查找资料,总结实验;写出实验报告
发展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分析、处理实验数据能力;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协作、交流、评价能力等
模块C
(交流延伸)
引导交流、评价;汇总各小组探究结论,指明水果褐变实质:是一种生物化学反应的结果,褐色是生成物的颜色;引导阅读教材,进行理论探究。(明确下节实验课的安排及探究的任务,作好抽签)
交流探究结果,展示结论,评价其他组研究结果;学生明确果肉切面变色原因,阅读教材,自学酶的概念、特性及影响因素;学生应用理论重新解释实验结果
发展学生交流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辩能力,自学能力,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等
模块D
课内实验探究
影响酶活性实验
明确任务,规范实验规则;作好实验安全及实验纪律维持;完成各组实验评价;总结,布置作业即进行网络探究,可发给任务表单。
学生完成按抽签抽到的实验;作好实验记录;完成实验报告;完成实验组内评价;拿到任务单。(说明:前一模块做好抽签,提前预习实验,并每组派两位成员参与教师实验材料的准备)
发展实验动手能力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等
模块E
网络探究
明确网络探究的任务和要求;开放电脑房提供学生查找资料
收集有关酶的发现历程资料;有关酶研究的最新发展成果及应用;了解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总结对酶的认识及探究体会(每人必写);学生要制作作品汇报,可以是网页、多媒体、小论文等等。
发展网络探究能力;搜集资料,分析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发展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发展交往合作能力。
模块F
总结内化提高
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网络探究成果;分发评价表,组织学生评价各小组成果;引导更多的探究课题或研究性学习课题;总结酶的各知识点;拟订思考题、检测题,供学生巩固。
学生交流成果,体验探究成功与失败;学生评价各组研究成果;回忆酶的各知识点;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走进研究性学习。
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评价能力;提出问题能力。
5.评价方案
本探究活动非常重视对学生活动的评价,整个评价体系是按过程评价结合成果评价;学生组内评价、组间评价结合教师评价;定性评价结合定量评价等三原则,既强调了准确细化,如制定许多评价量规,小组实验成果评价量规,小组组员实验探究评价量规,网络探究成果评价量规等等,又结合模糊评价:学生最后的成绩只分等级,一定等级给以一定的学分,并记入期末评定。计算方法是:个人总成绩=k1组内评价总分+k2组间评价总分+k3教师评价总分( k1 、k2、k3为权重系数)再具体规定总分达到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仍需努力五个等级的学分。整个评价能较公正、公平、公开地反映每个成员的成绩,但要保证整个评价的实施,教师需作大量工作包括量规的制定、统计等等,比较辛苦。具体评价方案的实施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可采用更简便、实用的评价。
6.关于本探究模块实施的几点说明
6. 1 本探究模块是课堂探究、实验探究和研究性学习三者紧密结合为出发点,希望达到三种形式探究的渗透和融合。共有六个小模块,不同的学校可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选择其中几个模块进行探究,也可单独选一个模块开展探究。
6. 2 探究实施的条件是根据学生、教师、学校硬件设备三者都较理想的情况而设计的,比较适合于重点中学开展探究,其他学校可适当降低要求实施。
6. 3 探究案例采用模块为单位,而不是一节课,它是以一个探究事例、一个探究任务等为单位,时间可长可短,可连续进行也可分段探究。在新课程标准内容标准中也是以模块为单位分开,这可能是未来教育组织教学的另一种形式。
6. 4 探究案例的开展,需要教师彻底转变观念,充分精心设计准备,也需要学校领导及其他部门的支持,比如多媒体教室、电脑房、图书馆等等的对学生的开放。
6. 5 探究模块中有六个小模块:一个探究启动模块,二个交流讨论模块,三个探究实验模块;也可分为一个实验教学模块,二个研究性学习模块,三个课内讨论交流模块。理想效果是完成上述教学目标的同时,希望能达到课堂理论、实验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统一;理论知识构建与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发展相统一;智力发展与非智力发展相统一。
6. 6 探究模块突出的特点是以学生日常经验为探究起点,结合实验、网络、教材自学等多种途径开展探究;并且探究过程特别强调评价,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能力发展为目标的教学理念。当然本探究设计存在着很多不足,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修正,希望各位同仁赐教。
参 考 文 献
1、戢守志,金庆和,梁静敏等译.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美国)国家教育理事会著.第2版.北京:科学和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213—21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第2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全日制高级中学生物课程标准(第六稿,组内讨论稿)》.2002,5,1-31.(未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