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创业,詹志春先从添加剂贸易做起,后来把经营重心转向酶制剂。读生物化学专业的他,有一些具有先见之明的想法及令人印象深刻的技术创新,否则的话,新华扬未必能够抓住迅速崛起的机会,取得如此高速的发展。
他喜欢从国学中吸收经营智慧。在他的办公桌后面的墙上挂着一幅字画,上边写着“善行学成”四个字,凝聚着深刻的哲理。据说是他特别喜欢的书法,现在是新华扬的企业文化核心。
新华扬已经烙下了深刻的“詹氏印记”:低调、内敛、务实、稳健。十七年的历练,新华扬越做越大,詹志春也在不断学习、蜕变——不再只是埋头销售,死缠烂打,而是坚韧有余,不乏远见卓识。
他还具有自我批判、自我纠错的勇气和精神。“我们曾经为上市而折腾过,回头冷静想一想,觉得是做了一件很鲁莽的事情。”詹志春直言当时想上市的决策不合时宜,所以后来主动放弃了。“当然,这不意味着新华扬将来永远不上市,这将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他补充道。
重整出发的新华扬更加专注研发创新能力的打造。过去三年,新华扬最大的变革是从一个简单的酶制剂生产商转变为一个酶制剂的生产和服务商,从以销售为导向改变为以技术为导向。“这是一种与公司的产品特点和企业性质相吻合的一种战略调整。”詹志春说,新华扬有更大、更高的目标,“希望可以引领中国的酶制剂企业走向技术创新型层面,参与全球化竞争。”
“现在的新华扬每天都在追求进步。”这是詹志春当下最希望告诉外界的。他没有说出来的是:梦想的种子已经深深地扎根,倔强地发芽,茁壮地成长。
谈创业
酶制剂并非一开始的选择
《广东饲料》:我们很好奇,你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想到要创办新华扬的?
詹志春董事长(以下简称“詹”):我是1987年在华东理工大学毕业,以前还叫华东化工学院,学的就是生物化学专业。第一份工作是在国家饲料检测中心(武汉)工作,一直做到1992年。中国当时面临着社会转型,广东又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我权衡了很久,还是决定到广东闯一闯,之后来到了珠海,又做了三年多时间。一开始我没有想过要自己创业,只能说是因缘际会吧。32岁的时候,我才作出了决定,创办了武汉新华扬。
《广东饲料》:一开始并不是做酶制剂?
詹:不是。我们一开始是做饲料添加剂贸易,大热天的,开着没有空调的面包车,四处跑客户,也是这么艰苦过来的。那时候的中国到处都是机会,就看你有没有能力抓住。1997年,我们依靠自主研发的一项包被技术国家发明专利,成功打开了VC等非酶饲料添加剂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市场反响非常好,也为公司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客户资源。
《广东饲料》:后来为什么转向了酶制剂?
詹:那个时候,欧美国家开始关注饲料业和养殖业的“天然、绿色、无污染、无残留”。我当时就觉得,酶制剂作为一种新型环保、绿色、无污染的添加剂产品,市场空间会非常大。那时候已经有一些饲料企业在用,这也给了我很大的信心。我就想,中国的饲料业、养殖业发展那么快,市场那么大,我做一点点就很好了。
真正进来之后,发现酶制剂也不是很好干,技术要求比较高。那么要活下去,就只有硬着头皮干到底了,只能依靠技术创新。2000年,我们在关南工业园兴建工厂,研发酶制剂等10余种添加剂产品。第二年,我们又跟比利时焙乐道公司合作,推出了华扬-BELDEM饲用酶制剂。坦白讲,这些产品卖得比我想象中还要好很多,新华扬也因此进入了成长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也推动了中国饲料酶制剂的第一次转型。
《广东饲料》:为什么这么说?
詹:在我们之前,几乎所有的酶制剂企业都把目光对准了消化酶。我们开创了针对原料用酶的理念,把木聚糖酶等非淀粉多糖酶成功引入中国市场,为国家“节粮环保、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广东饲料》:2007年,新华扬建立现代化酶制剂生产基地。这对你,对新华扬意味着什么?
詹:现代化酶制剂生产基地开业庆典的时候,1800多名用户从全国各地赶过来参加,当时令我非常感动。用户认可你、支持你,甚至说拥护你,这才是干企业的最高境界。这是创业这么年来,我最难忘的一件事。
回过头来看的话,现代化酶制剂生产基地的投产,基本确定了新华扬在饲料酶制剂行业的相对领先地位。这个时候,新华扬也重新做了定位,过去可能只求存活下来,现在就希望可以引领中国的酶制剂企业走向技术创新型层面,参与全球化竞争。
《广东饲料》:想从追赶者变成引领者,你的信心来自哪里?
詹:我们已经拥有3个酶制剂生产企业,2个非酶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在中国拥有庞大的客户群体,产品还出口到近40个国家和地区,这是我们一切经营设想的基础。技术实力方面,新华扬是全国酶制剂企业中,唯一两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唯一完成欧盟注册,唯一被福布斯评选为“最具潜力”的企业。
《广东饲料》:这几年新华扬在做哪些准备,向“引领者”这个目标前进?
詹:过去三年我们最大的变化是从一个简单的酶制剂生产商转变为一个酶制剂的生产和服务商。这个转变的显著特点就是我们加大了生产技术和应用技术的研发力度。比如说对饲料原料中的多淀粉多糖的数据库的建立,为用户在使用非淀粉多糖酶时提供了良好的数据库和营养模型,使饲料业在酶制剂应用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广东饲料》:遇到的最大挑战来自哪里?
詹:新华扬仍然是一个成长型企业,摸着石头过河,各种各样的挑战都会遇到。在我看来的话,饲料酶制剂是一个细分的专业领域,因此所有的饲料酶企业转型都会面临一个共性难题:技术突破的局限性以及企业规模仍然偏小。
《广东饲料》:在你的设想中,未来的新华扬会走什么样的道路?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企业?尤其是,它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詹:新华扬的未来应该是以酶制剂为主的,专注生物产业的高新技术公司,我希望他能在中国乃至世界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成为领跑者。我相信这个目标是应该能实现的,因为我们一直都脚踏实、十分坚定地朝着这个目标迈进。
所谓核心竞争力就是你能够摸准了用户需求,为此最快速度整合资源,包括人才、技术、管理、营销。别人没有摸到的趋势你摸到了,这是相辅相成的。当然,新华扬最重要的竞争力仍然是技术的领先性。
谈市场
新的机会已经出现
《广东饲料》:2013年饲料需求出现了少有的下降。新华扬的业绩表现怎么样?是否达到你的预期?
詹:2013年新华扬的业绩仍然是正增长,但是增长幅度小于去年,要低于我们的预期。饲料添加剂企业说白了,就是饲料企业的原料车间,两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另外,今年小麦使用量大幅减少,也抑制了酶制剂的需求。
《广东饲料》:过去植酸酶是个暴利产品,现在只要5、6块钱一公斤。你会不会担心有一天饲用酶制剂的利润十分微薄,彼此的竞争很残酷?
詹:目前饲料酶制剂的市场正处于一个由无序到有序、由盲目消费到理性消费的阶段。虽然目前市场上的酶制剂产品仍然良莠不齐,但我相信这是暂时的,因为用户对酶制剂的认识越来越清晰、深入,对酶制剂的选择就越来越理性,这对于我们这些舍得在研发上投入的企业来说,是一个很理想的结果。
现在的情况,由于国家在酶制剂的生产许可证仍然存在二类许可证,这就意味着没有发酵基地,也可以通过混配生产酶制剂,往往这些企业没有研发,生产人员又少,算下来成本就相对较低。当一个行业不把研发成本且基本上没设备折旧计入价格体系的时候,就不可能有技术进步,也不可能持续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这才是我比较担心的事情。
《广东饲料》:你其实担心的是市场竞争秩序被扰乱?
詹:饲料业、养殖业还是一个朝阳产业,酶制剂的增长速度,仍然非常的快,并不以单个企业的意志为转移。这就像谁也阻挡不了这个社会变成信息社会一样。那么当竞争到最后,主要是看谁能解决用户需求的能力问题。我认为只要技术领先就有希望。我们无法保证新华扬不会被超过。我们所需要专注做的就是要使新华扬永远保持青春活力,保持和优秀的企业竞争的能力。
《广东饲料》:那么,用户对酶制剂的需求发生了哪些明显的改变?
詹:用户对酶制剂的需求越来越理性,首要的变化在于他们对酶的认识已经比较清楚了,因而酶制剂从过去的争议性产品或者说可用可不用的产品,已经变成了用户公认的必需品。第二个变化就是对酶制剂的适用性(即专一性)的选择,用户会根据自己的配方原料来选择合适的酶制剂,这样可以大大提高酶制剂真正的价值。第三个变化就是用户对酶制剂供应商的选择越来越严格,那些没有工厂、没有研发的企业往往不在他们的选择之列。所以我的观点就是,新的市场机会其实已经出现了。
《广东饲料》:单就饲用酶制剂而言,你觉得有没有可能出现颠覆性技术?
詹:饲料酶制剂曾经出现了颠覆性的技术,这就是植酸酶!生物技术具有无限可能,我们在饲料酶领域也可以有更多的期待。我个人就认为,可能有一天饲料中会出现新型的原料,而这种原料就像纤维乙醇是用秸秆生产酒精一样。随着饲料用粮的日益匮乏,也许有一天我们会把秸秆和一些纤维类的副产品变成饲料原料。假设这一天终将到来,那就必须依赖酶制剂。至少我认为这种饲料原料的颠覆性改变就是通过饲用酶制剂的颠覆性技术而实现的。
《广东饲料》:你怎么评估饲用酶制剂的市场前景?
詹:酶制剂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这是我一直都坚信的。因为它们的很多潜在的营养价值还没有充分挖掘出来。用户对于酶制剂的认识仍然处在上升阶段,但还不是成熟阶段。生产厂商也是这样,还有很多谜题没有解开。那么,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深入应用,后抗生素时代的到来,酶制剂肯定会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饲料添加剂品种。
谈国际化
新华扬还在探索阶段
《广东饲料》:如果说国内酶制剂市场潜力还很大,为什么新华扬从2005年开始,就迫不及待地开启国际业务?
詹:我考虑新华扬未来的发展,想做得更大,想在世界上有影响,就必须解决规模化问题,这必须通过全球化来实现。当然,我始终认为,酶制剂是容易实现全球化的商品,因为全世界在绿色、环保、节能、减排上的需求是一致的。以此为基础进行全球化在逻辑上是对的。
新华扬的国际业务每年进步都很快,2012年我们的酶制剂出口就超过了1000万美元,成绩令人欣慰。而且这种全球化的最佳路径不是贸易,而是通过生产性企业以自己品牌自销实现的。但是坦白讲,新华扬在国际市场的拓展还处于探索阶段,也没有很成熟的经验可供分享。我们的目标在于建设一个成熟的国际化的市场营销网络,目前新华扬还不具备这一点。后续的产品、品牌、人员也必须用国际化标准来要求,要跟得上。
《广东饲料》:近年来,很多饲料企业已经跑到国外建厂,或者通过并购的方式进入当地市场。那么,新华扬近期有没有这样的计划?
詹:我们目前还没有考虑用并购的方式来加快国际业务的发展,但有可能与国际上知名的全球化公司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甚至组建合资公司来实现国际业务的快速发展。对于国际业务的发展,我的体会是不仅仅是卖一点产品,而是首先要有国际化的视野和人才,要充分了解国际化的运作模式,而不是盲目的靠低价来获取一点点的市场份额,这种做法也是长久不了的。
《广东饲料》:您觉得在哪些方面的欠缺,还不具备成为一个真正的国际化公司?
詹:转型是一个慢慢的过程,在国内市场做好的基础上,我们才有实力去跟全球顶尖的公司竞争。我当然新华扬能够成为全球行业认可的品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公司。但是现在需要保持清醒,新华扬还在国际化的起步阶段,也不知道什么是最好的国际化模式。所以我们是在慢慢地寻找真正的国际化发展之路。我们现在更需要做的,是要保持自己真正的好,保持真正的领先,首先要经得起国内市场的考验。在没有建立足够竞争力的情况下与国际巨头们在多个领域正面交锋,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广东饲料》:中国本土跟国际知名的酶制剂企业之间的差距有多大?体现在哪些方面?
中国本土企业与国际知名的酶制剂企业还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最大的差距体现在全球化视野,我去过很多欧美国家,感觉到他们的公司从成立那天起就是定位于全球化公司而不是本土公司,事实上他们也是这样做的;其次是技术,国外酶制剂企业非常重视技术的研发以及专利的保护,在这方面的竞争力是中国公司目前所不能比的;第三是人才,国外的酶制剂企业的人才都很国际化,表现在他们的理念、知识及综合能力方面,而中国的酶制剂企业这方面的人才却很少,比如说最基本的语言能力,在国外公司,我感觉到无论是英语国家还是非英语国家,员工的英语普及率非常高。而在中国不知为什么,很多硕士生、博士生的英语听说写能力都不过关,很难满足全球化运作的需要;第四是销售渠道,国外的公司历史都比较悠久,销售网络的建设相对比较完善,而中国公司的国际市场要达到这种完善的销售网络,还需要一定时间。中国本土企业目前来看,唯一的优势还是生产和成本。
《广东饲料》:你认为国际化应不应该成为酶制剂企业必须重点考虑的方向?
詹:应该与国内市场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不可失之偏颇。
谈方向
加强创新才能赢得未来
《广东饲料》:现在国内饲料业集中度提高、养殖业规模化发展加速,新华扬怎么跟上这种行业的变化节奏?
詹:我国饲料业已经进入一个快速整合的阶段,我们的用户群体的变化已经让人应接不暇,不过行业的格局还没有真正形成。在这个阶段我们必须紧跟形势的变化,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要求,因为这些用户对产品的质量、价格和服务的需求是有差异的。营销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真正实现对用户的充分了解,发现不同的目标客户以及他们的需求。
《广东饲料》:可不可以理解为,这就是新华扬想做专业酶制剂服务商的初衷?
詹:是的。迈克尔·库斯玛诺(Michael A. Cusumano,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学院教授)有本书是《耐力制胜》,书里一句话,就是产品的去商品化。如果我是做产品的,做了产品目的就是千方百计地销出去。去商品化是什么?说到根本就是服务,再说形象点,它不应该是个冷冰冰的商品,而应该是极具人文关怀并呈现最大价值的载体,最终希望做到用户满意,真正为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去做。
《广东饲料》:怎么去实现?
詹:我刚才也有谈到,要想成为一个专业的酶制剂服务商,最重要的是要拥有科学的能给用户带来价值的产品解决方案,同时还要拥有很强的技术服务能力。怎么做到这一点?首先是要提升自己的研发创新能力,其次要把我们的用户作为产品研发的重要合作伙伴,使得我们的研究更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目前我认为最大的挑战首先在于人才,找出合适的人,并且为你所用,并不容易。其次在于整个产业链每一个环节的技术水平都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广东饲料》:未来三五年,你会把主要精力放在什么地方?
詹:还是会放在企业的技术创新上。酶制剂的经营需要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发酵、动物营养等多个学科的组合,单个企业的研发实力有限,必须走产学研合作的道路,包括企业之间也可以联合研发。新华扬接下来要让这些合作更加紧密,加快创新速度。
《广东饲料》:那么上市呢?新华扬一度希望进入资本市场,现在你持什么态度?
詹:我们曾经为上市而折腾过,回头冷静想一想,觉得是做了一件很鲁莽的事情。上市只是企业融资的一个手段,不是企业发展的终极目标。对于一个体量偏小、盈利模式尚未真正建立、市场空间又不足够大的企业来说,盲目地追求上市,只会给企业带来一些超负荷的压力,所以后来我们主动放弃了。当然,这不意味着我们将来永远不上市,因为上市对于一个需要资金来满足高速发展需要的公司来说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融资方法,同时可以提高企业运行的规范程度和品牌形象。但是也要很清醒地认识到,要想成为一个上市公司,首先必须夯实企业的基础,发展才是硬道理。只要企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上市其实是水到渠成的事情,那个时候企业持续增长的盈利模式已经建立,压力也会小很多,对广大的股东也会提供良好的投资回报,这是我们企业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千万不要去尝试,否则会害人害己。
《广东饲料》:外界对新华扬可能还是看得并不清楚,你最想告诉外界的是什么?
詹:首先我非常感谢外界对新华扬的关注与关心,在此想告诉各位朋友,新华扬确实每天都在进步。今年我们一方面兼并了两家酶制剂企业,这是我们商业行为的领先;另一方面投资4千万建成了新华扬生物酶研究院,这是国内饲料酶制剂企业自主首建的研发平台,为整个行业的技术产业化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同时,我们把研发的眼光从国内放大到全球,整合了很多全球领先的研发资源。
如果说新华扬的改变,我认为首先是我们思维的改变,就是我们把过去一个以销售为导向的公司已经完全改变成为一个以技术为导向的公司,这是一种与公司的产品特点和企业性质相吻合的一种改变。对于我个人,不再兼任总经理,而只是一个董事长了,这大概也是一个改变。
《广东饲料》:认识你的人,都说你是个好学的人,国学功底非常好。哪本书对你经营企业的影响比较大?你比较推崇怎样的管理思想?
詹:我的确是个比较好学的人,新华扬也是一个学习型的组织。国学对于企业其实只是思想上的需要,对于方法论而言,其作用是有限的。在管理上对我影响比较大的书籍还是哈佛MBA丛书,因为是这一套书带我走上了真正的企业管理之路。而在此之前,企业只是一个盲目的行为,根本谈不上管理。此后,我考上了中欧工商国际管理学院,进行了系统的学习,使得我对管理的认识实现了一次飞跃。
在中国的管理学家中,我还是崇拜广东的陈春花教授。她的《超越竞争》、《中国企业的下一次机会》、《领先之道》以及《经营的本质》等管理书籍都对我影响比较大。她的管理思想既豪放、极具战略思维,又细腻,让企业有可操作性。使我们懂得了企业经营真正的本质是顾客价值、合理成本、有效规模和具有人性关怀的赢利,以及营销应该回归到的基本层面,这些管理思想对于企业的发展都具有非常好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