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场景似乎只有在电视中看到过,而记者获悉,一大批生物医药企业已经逐步入驻嘉兴科技城,嘉兴博泰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简称“嘉兴博泰生物”)就是其中一家。想象中“高大上”的企业离自己这么近,这让记者产生了兴趣,那么这家企业究竟是否如大家所设想的那样呢?企业又有哪些研究成果呢?带着种种疑问,记者踏上了寻访之路。
梦想在嘉兴起飞
从市中心驱车约三十分钟,到达嘉兴科技城A9栋,这里就是嘉兴博泰生物的所在地。周边企业并不多,企业建筑不算高耸,三层层高,占地2400平方米,在绿荫衬托下,颇有点闹中取静的感觉。公司门头没有过多华丽的装饰,只嵌着“嘉兴博泰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几个字,简单直白,却让人一眼就能看到。
在三楼办公室,记者见到了嘉兴博泰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海龙。从无到有,李海龙是企业发展的见证者,全程参与了企业的发展。“嘉兴博泰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孵化成立的科技企业,是浙江省应用酶学重点实验室产业化基地。公司依托清华大学长三角研究院的技术支撑,进行生物学检测技术与产品的创新开发。”李海龙介绍说。
说起企业在嘉兴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05年。那时候也是嘉兴科技城发展初期,很多有志向的科研人员来到嘉兴科技城,希望依托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这个平台圆梦。从美国回国的孟凡国也是其中一员。在研究过程中,他们希望将科研成果产业化,因而在2006年又成立了嘉兴博泰生物。当时,李海龙还在浙江大学读研究生,因为实习的关系,也成为了团队的一员,毕业后就留在了公司。他坦言,虽然当时企业有发展方向,但并不明确,因而初期发展进程比较缓慢。而从科研院所出来的他们,对市场把握并不是很清楚,花了好几年的时间进行摸索。“当时并没有想过要做多大的市场,只是想先养活团队。”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的努力,嘉兴博泰生物成功研制了一系列标准物质、校准品、质控品和诊断试剂,让他人看到了企业的发展潜力。2012年,他们顺利获得了1800万元的风险投资。这对于企业今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做统一标尺
科研成果如果只能锁在实验室、藏在论文里,不能转化和推广,这是科研人员最痛心的事。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企业成立后,做什么产品至关重要。
李海龙说:“我们去医院做检验,总会测各种指标。但是很多时候,不同医疗机构对同一位病人临床检验结果的参考值并不一致,因而病人每到一家医院就诊,就要检查一次,不仅造成患者重复检查的痛苦,也大大浪费了医疗资源。”这一现象让嘉兴博泰生物看到了机会,就是做诊断试剂的标准,而这也能够在之前的酶研发基础上进行实施,可行性较高。李海龙打了个比方,这就好像一把尺子,当没有一把统一的标准尺的时候,各家医院就用自己的尺子去量,测出来结果也可能各不相同。因此,嘉兴博泰生物想要做的就是这把“尺子”。
体外诊断试剂
2012年,该计划正式实施。他们按照严格的标准制备方法,根据国际的参考方法定出一个值,然后再用它作为体外诊断试剂的标准溯源到标准,这样就能取得准确的检测结果。 “以前,临床诊断有1000多个项目,很多的标准试剂都是国外的,一瓶1毫升的需要一两千元,而且不一定能买到,加上试剂要冷冻保存,特别不方便。”李海龙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已经有18个标准物质,而他们的试剂价格比国外进口的便宜不少,大大减少了国内企业采购的成本。
“当然,医疗机构实用试剂是需要招投标的,国内做试剂的企业并不在少数,而我们在行业内的知名度并不算高。”李海龙坦言,目前他们的市场主要是江浙地区,下一步将计划扩大到省外的一些医院,希望通过参与招标进入市场,慢慢让大家熟悉和接受。他们这样想也在这样做,通过自身的努力,公司知名度正在持续提高。2012年和2013年,嘉兴博泰生物承办了两次全国级别的临床诊断参考系统年会。“因为我们参与做临床检验溯源,这让我们慢慢在行业内被大家所知道。”
对科技人才求贤若渴
经过几年的努力,嘉兴博泰生物目前已拥有8项授权发明专利,“临床检验用基因重组肌酸激酶等标准物质的研究”项目获得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科技进步奖,这些成就的取得,与企业的团队是不可分割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在企业设有工作站,美国大学教授兼职助阵科研,普通研究人员由浙江大学、厦门大学等知名院校毕业生组成。全公司有员工三十多人,研究人员中研究生以上学历占到了50%以上,这样的团队可谓“人才济济”。
说到团队就不得不提嘉兴博泰生物的创始人孟凡国了,他也是整个团队的“主心骨”。2005年,在美国爱因斯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工作的孟凡国放弃了国外的稳定生活,毅然来到嘉兴科技城创业。本着要服务本国社会发展的心态,他加入了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担任生物技术与医药研究所副所长、院长助理等职务。2009年,研究所被认定为浙江省、嘉兴市应用酶学重点实验室,同时入选省、市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在地方政府和研究院的鼓励和支持下,孟凡国同时启动了团队式创业,成立了现在的公司。
起初,团队成员大多以浙江大学、厦门大学等高等院校的学生为主,李海龙就是那时候到嘉兴的。“那时候我在浙江大学念研究生,到科技城这边主要是为了做论文,后来在这里逐渐找到了归属感,如今我已经把家安在了这里,最初的几位成员大多和我有类似的经历。”来嘉兴十多年的李海龙如今已经扎根在嘉兴,从一名实习生到现在的企业总经理,他在这里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而不少科研人员,也都在这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不时有其他研究人员找李海龙一起就一些问题做探讨,李海龙解释说:“我们是一个团队,有分工,也有协作,我们会成立一个个小组,在研究过程中,针对不同的产品进行讨论,团队协作至关重要。”
当然,除了企业原有的工作人员,嘉兴博泰生物还有一些特殊的员工,比如说远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医学院的兼职专家,他会每年不定期来做指导。还有中国科学院的一些院士也是他们团队的“智囊后援团”。
李海龙坦言,即便这样,科研人才还是相对紧缺的。嘉兴处于上海、杭州之间,地理位置方便,却成了人才的洼地。即便因为政策原因聚集了一帮人才在这里,但也免不了人才的流失。“我们也会去省内外招聘会上招聘,但是结果有时候不尽如人意。所以,我们现在更多的是在本地招人,目前已和嘉兴学院达成了长期合作意愿,每年都有生物专业的毕业生来我们企业做毕业设计,这其实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学生可以了解公司做些什么,我们也可以了解这个人做事的态度。每次可能会来七八个学生实习,但最终能留下的往往只有两三人。”当然,因为企业逐步在走向市场化,他们的招聘标准也有所变化,以前主要以研发人员为主,产业化之后,则会向市场方向倾斜。
与时俱进服务大众健康
一成不变,安于现状就等于退步,企业负责人早就意识到这点。因此,他们不会墨守成规,除了诊断试剂标准,还将目标放在了复合酶产品的开发上。做大众健康产品,服务大众健康正是他们一直以来的目标。
在李海龙的办公桌上,一个个造型精致的瓶子,看起来像高档化妆品,实际上就是针对问题皮肤研发的产品——复合酶皮肤抑菌修复剂,主要用于皮肤的修复。“这些产品从2015年开始研发,目前已经上市。产品主要是定位针对问题肌肤,主打抗氧化酶,通过酶来修复受损肌肤。”李海龙说,“酶是一种催化剂,现代人很多知道酵素,其实酵素就是酶。我们企业做酶研究已经很多年了,而且我们这里还有韩国皮肤科学研究的专家,他也曾把我们的产品带回韩国进行交流。”他提到,去年公司营业额1000多万元,今年到目前为止订单已经达到七八百万元,预计今年有2000万左右的营业额,增长点主要就来源于复合酶产品。
复合酶
而作为一家要走市场化道路的企业,嘉兴博泰生物在销售手段上也在与时俱进,他们意识到复合酶产品属于日用快消产品,走微商道路会是传统销售的一种很好的补充,因此果断采用了线上线下同时销售的模式。
另外,嘉兴博泰生物也在尝试将触角延伸到膳食补充剂,将“酶研究”进行到底。“目前我们还在了解中,如果可以,这会是以后另一个新的增长点。”李海龙说。
走出嘉兴博泰生物,记者仿佛从一个奇妙的“酶”世界走出来。标准物质、诊断试剂、复合酶产品……这种种产品都与“酶”息息相关,不免让人感叹“酶”的强大。而在未来,嘉兴博泰生物又会让小小的“酶”发挥哪些威力巨大的作用,让我们拭目以待!